马鞍山市2018年3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报告
作者:

概述

一、监测总体情况

三季度,市人社局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推进更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序推进各项就业服务工作,截止3季度末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同比增加2.38%,城镇登记失业率2.62%,创历史最低水平,农村新增转移劳动力26224人,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一)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供需总量小幅下降

三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65649人次,进入市场求职者53423人次,求人倍率为1.23。与去年同期相比,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了5551人次和8789人次,各下降了7.79%14.13%。与上季度相比,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了2988人次和6824人次,各下降了4.35%11.33%

1、从产业需求来看,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从产业分组的需求情况看,用人需求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需求人数达到36076人次,所占比重为54.95%,较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均有所上升,第二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预计下季度第二产需求人数依然占总需求的一半以上。

2、从行业需求来看,制造业需求人数增多,是用人需求主力。从行业需求来看,我市用人单位的主要需求还是集中在制造业上,占总需求人数的53.97%,较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略有增加。从本季度监测数据显示,其它各行业用人需求情况较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的变化情况不大,需求比较平稳。

3、从职业分组情况来看,生产运输操作工和商业服务业人员求职压力小。从职业分组的情况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这两大类职业工种需求人数较多,分别为45.19%18.25%,占总需的63.44%,求人倍率分别为1.411.21,求职压力相对较小。

4、从求职人员类别分组情况看,新成长失业青年和其他失业人员是求职人员两大主体。本季度进入市场求职的新成长失业青年人数增多,较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分别上升了4.98%9.98%。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到了需求的18.8%,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所占比重上升了6.13%4.50%。另外,其他失业人员的比重也占到了14.93%,较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上升了11.26%5.18%

5、从年龄分组的供求情况看,25-34岁求职者备受企业青睐。从年龄分组的供求情况看,25-34岁年龄组的岗位需求人数为29074人次,占总需求比重的44.29%,较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略有增减,无明显变化。各年龄层求人倍率均超过1,供求较为平衡。

6、从文化程度来看,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降低。由于本季度用人主体集中在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和商业服务业人员的需求上,因而用人单位对求职人员的学历要求也随之降低。本季度,用人单位对需求人数的学历没有要求的比重占总需求的37.6%,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分别上升了14.55%5.35%

(二)企业用工稳定,各类人才招用人数增加较多

三季度,60家监测企业员工总数24472人,与上月末员工总数相比增加364人,增幅为 1.5%。本季度计划招工3126人,实际招聘1396人,缺工1730人,流失员工人数959人。其中:普工计划招工1792人,环比下降16.49%;技工计划招工564人,环比下降9.03%;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计划招工770人,环比增加84.65%。本期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岗位实际招用人数增加较多,仅中国十七冶集团9月份新入职高校毕业生362人,主要从事施工、运营、安全等管理岗位。实际招用人数与上季度相比增加较多,符合毕业季的特点。

(三)产业园区企业用工增加,但仍存在“招工难”

三季度,我市2个产业园区计划招聘员工3516人,实际招聘2541人,招聘成功率达72.27%,计划招工数环比减少13.48%,同比增加32.33%,实际招工数环比减少10.18%,同比增加35.23%。企业缺工数环比减少21.05%,同比增加25.32%。相比2季度计划招工人数、实际招工人数及缺工数均出现减少,说明企业用工更趋于稳定。相比去年同期计划招工人数、实际招工人数及缺工数有较大幅度增加,说明今年企业用工规模扩大,生产经营形势好于去年,但部分企业仍存在“招工难” 问题。

(四)农村外出就业人数与返乡人数基本持平,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减少

三季度,我市10家监测行政村总人口数是36812人,劳动力总数是22712人,占总人口数61.69%。本期内新外出就业人数489人,占劳动力总数2.15%,同比下降29.96%,环比下降46.51%。本期内新返乡人数473人,占劳动力总数2.08%,同比下降24.90%,环比上升17.51%。期末实有外出就业7227人,占劳动力总数31.82%,同比下降10.62%,环比上升4.73%

(五)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创新低,从业人数增加

我市市区9月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及1-9月新增申领失业保险金人数双双回落,为2016年以来最低。从中期(近3年)失业保险经办数据与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数据看,两者高度契合,领取失业金人员则显著减少。从业人数明显增加,今年我市的60户失业动态监测样本企业,9月份从业人数与1月份相比较,从业人数出现增长的为28户,占比46.67%,较年初净增从业人数433人。

 

二、就业形势研判

目前,我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变”,“稳中有难”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中有进”。3季度企业实际招工人数环比增加1.74%同比增加16.33%。相比于今年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的“用工高峰期”增幅减少,供需市场更加趋于稳定,但相比于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升,企业实际招用人数增加明显。就业的变化形势是经济发展的“晴雨 ”,这也反映出我市经济继续向好发展的态势。截止3季度末,马鞍山市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2%,创历史最低水平,全市就业形势稳中有进,并将继续保持。

(二)“稳中有变”。今年,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我市高度关注对就业的影响,调查了我市12户与美有经贸往来的重点企业,从调查情况看,仅有山鹰国际公司由于生产原料60%从美国进口,受到一些不利影响。目前对我市就业总体影响范围有限,短时间内就业形势不会在此次摩擦中受到过多的冲击,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受调查的企业中,对美出口尚无明显变化。如果一旦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时间的拉长,部分企业对远期发展表示担忧,进而可能影响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就业形势可能发生“变化”。

(三)“稳中有难”。 三季度,开发园区企业缺工975人,占实有员工比例1.33%,相比去年同期缺工数增加25.32%。另外,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约65649人次,进入市场求职者约53423人次,求人倍率为1.23,创新高,招工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增大,引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用工量明显上升,一线工人需求上升存在必然性。二是我市就业形势保持较好状况,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人力资源匮乏,劳动力供给存在缺口。“招工难”问题还将持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着力打造“2+N”主题招聘品牌。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根据省人社厅统一部署,四季度继续推进“2+N”主题招聘会工作,开展每月逢8就业专场招聘和周六人才对接专场招聘2场固定招聘活动,开展贫困劳动者专场招聘、人才对接招聘会、校园招聘会等多场主题招聘活动。发挥主会场作用,办好全省旅游人才专场招聘会。加强宣传工作,运用各种媒介进一步打响“2+N”专项招聘品牌,使主题招聘活动入脑入心,让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形成习惯、积极参与,促进供需有效配置。

(二)紧盯中美贸易摩擦对就业的影响。一是加强受贸易摩擦影响企业的就失业动态监测,及时做好失业预警,做好跟踪服务,努力保持我市就业情况的总体稳定;二是密切保持与海关、商务部门的互通联系,密切关注中美贸易摩擦下一步形势,动态掌握我市企业外贸进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用工状况;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参加各类展会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其他国家和地区等多元市场的开拓力度,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三)多渠道引进培育各类人才服务我市发展。中共马鞍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市人社部门根据打造“宜业”城市和“智造强市”工作要求,多渠道引进各类人才,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各类人才引进政策,紧紧围绕我市重点行业和企业,用活用足各类人才政策,坚持引得进、育得强、用得好、留得住,多渠道多层次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二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技能培训补贴导向作用,分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打造蓝领高地,持续推进技工大市建设。三是探索实施工学一体就业就学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企业和技工院校合作平台,实现生产、教学一体化,定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认真做好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一是继续打造“半小时就业服务圈”,促进农民工在本地企业就业,加强与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劳务对接工作,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二是加强信息服务,畅通务工人员就业渠道。利用信息网络、有线电视、微信平台,使农村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得到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信息。三是落实创业政策,重点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务工人员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促进其高质量就业。

(五)加大失业保险促进稳定就业的作用。着力推进企业稳岗补贴、参保职工提升技能补贴等项目的审核、支付工作,积极发挥好失业保险稳岗位促就业功能,以保障我市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第一部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一、本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总体状况

本季度的供求状况分析数据,包括全市三区三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市人力资源市场60场就业招聘会的供求状况信息,均为本季度有效数。本季度进入人力资源市招聘的单位共有2167家,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65649人次,进入市场求职者约53423人次,求人倍率为1.23,与去年同期相比,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了5551人次和8789人次,各下降了7.79%14.13%。与上季度相比,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了2988人次和6824人次,各下降了4.35%11.33%

二、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产业需求情况

从业产需情况看,本季度用人需求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需求上,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为54.95%,超过第三产业9.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仍占需求主体地位。与上季度相比,第二产业增加了0.97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3个百分点。

()行业需求情况

二季度,各行业需求量有增有减,但变化不大,市场没有大起大落。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用人需求居前几位,需求人数分别为35431人次、8342人次、5713人次和4983人次,需求比重分别为53.97%12.71%8.70%7.59%

与上季度相比,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金融业

的比重均有上升,分别上升了2.330.331.140.68个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用人需求比重上升,分别上升了4.420.582.09个百分点。

()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从用人单位需求情况看,企业的需求人数为60754人次,占需求总量的92.54%,各类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的用人需求位居前列,所占比重分别为60.80%11.79%19.66%。有限责任公司的用人需求比重同比上升了15.5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的用人需求环比上升了5.19个百分点。

 

()各类职业供求情况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是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主体,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45.19%20.44%18.25%,求职人员比重分别为39.40%21.08%18.58%。从求人倍率来看,除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求人倍率为0.990.79以外,其余职业的求人倍率都超过1,这些职业的求职压力较小。

()求职人员的构成情况

本季度,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求职比重占总求职比重的4594%,与上季度相比增加9.98个百分点,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98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新成长青年、其他失业人员、本市农村人员是求职的主体,占求职总量的73.10%

本季度,正值高校毕业季,进入市场求职的应届高校毕业生4613人次,占新成长失业青年的18.80%,与上季度增加了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部分农民工忙于秋收,进入市场求职的本市农村人员人数为6534人次,比重较上季度减少了5.05个百分点。

()招聘、应聘条件情况

1、性别

从对劳动力的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对男性需求占比为39.20%,对女性需求占比为18.12%,男性需求比例大于女性;对性别无要求的用人需求比重为42.68%,较上季度相比下降了11.9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5.25个百分点。

从求职人员的比重看,男性的求职比重高于女性的求职人数,男性求职者占求职总量的62.07%,女性求职者占求职总量的37.93%,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女性求职者的求职比重分别下降了1.775.57个百分点,女性求职者压力较小。

2、年龄

从求职者的年龄构成来看,求职者同样以青壮年为主体,16-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人数的67.73%。其中,16-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23.44%25-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44.29%。求职者的年龄构成与用人需求基本一致。

从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年龄要求看,本季度劳动力供给仍然以青壮年为主。16-34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占总体需求的68.8%,其中,对16-2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占24.67%,对25-3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占44.13%

3、文化程度

从用人单位对文化程度的要求看,62.4%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有要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比重为27.27%;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为21.78%;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比重为13.35%。与去年同期相比,除高中学历外,各层次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均有所下降,用人需求无要求的比重上升了14.55个百分点。

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职者是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主体,占全部求职者的76.45%,其中初中及以下占34.68%,高中文化程度占41.77%

4、技术等级或职称

从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要求看,高级技能、技师的需求缺口较大。

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32.94%,但主要都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和初级技术等级的要求上,其所占比重合计为18.06%

从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来看,有37.09%的求职者具有某种技术等级资格,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其所占比重合计为21.78%

(七)岗位需求与供给情况排名

在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大类中,缺口较大的职业主要是一些技术工种和服务性的行业,一方面市场用人需求较大,另一方面愿意从事的求职者较少,造成长期缺口较大。

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中,行政业务人员、物业管理人员是缺口较大的职业,这些职业的岗位要求对求职者来说不高,容易引起求职者的青睐。

 

第二部分:企业用工监测情况

 

3季度,60家监测企业员工总数24472人,与上月末员工总数相比增加364人,增幅为 1.5%。本季度计划招工3126人,实际招聘1396人,缺工1730人,流失员工人数959人。计划招工人数环比下降1.79%,同比增加26.45%。实际招工人数环比增加1.74%同比增加16.33%。缺工人数环比下降4.47%,同比增加36%。流失员工人数环比下降31.15%,同比下降2.14%。上述数据来看,本季度我市监测企业就业总体情况良好。

一、监测企业招用工情况

监测企业计划招工人数3126人,与上季末3183人相比57人,环比下降1.79%。其中:普工计划招工1792人,环比下降16.49%;技工计划招工564人,环比下降9.03%;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计划招工770人,环比增加84.65%

本期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岗位实际招用人数增加较多,仅中国十七冶集团9月份新入职高校毕业生362人,主要从事施工、运营、安全等管理岗位。实际招用人数与上季度相比增加较多,符合毕业季的特点。

监测企业实际招用人数1396人,环比增加1.74%。其中:普工598人,环比下降41.02%;技工221人,环比增加18.18%;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577人,环比增加237.42%。反映本季度监测企业供求情况良好,提供的多数岗位都招到了满意的人才。

二、监测企业员工流失情况

监测企业员工流失959人,与上季度1393人相比减少434人,环比下降31.15%。与去年同期980人相比减少21人,同比下降2.14%。从员工流失情况看,本季度监测企业员工就业稳定性较好。

监测企业中员工流失最多的是普工岗位,流失人数649人,占流失总数67.67%;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流失143人,占流失总数14.91%;技工流失167人,占流失总数17.41%

三、监测企业缺工情况

本期监测企业合计缺工1730人,与上季度1811人相比减少81人,环比下降4.47%,其中:普工缺工1194人,占缺工总数69.01%;技工缺工343人,占缺工总数19.82%;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缺工193, 占缺工总数11.15%,缺工现象略有好转。

缺工最多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缺工804人,其次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缺工304人、食品制造业缺工281人。制造业行业中缺工最多的仍是普工岗位。其中:普工缺工1001人,技工缺工248人,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缺工140人。

第三部分:产业园区用工监测情况

 

一、总体情况

三季度末我市2个产业园区共有企业1412户,实有员工73053人。本季度末园区实有员工环比增加0.73%,同比增加9.56%,其中技能人才19496人,占26.69%,专业技术人才10542人,占14.43%。本季度计划招聘3516人,实际招聘2541人,缺工975人,占实有员工比例1.33%

二、员工流失情况

9月份园内企业流失员工421人,占园内实有员工数的   0.58%,同比下降0.07%

三、相关分析

三季度,我市2个产业园区计划招聘员工3516人,实际招聘2541人,招聘成功率达72.27%,计划招工数环比减少13.48%,同比增加32.33%,实际招工数环比减少10.18%,同比增加35.23%。企业缺工数环比减少21.05%,同比增加25.32%。相比2季度计划招工人数、实际招工人数及缺工数均出现减少,说明企业用工更趋于稳定。相比去年同期计划招工人数、实际招工人数及缺工数有较大幅度增加,说明今年企业用工规模扩大,生产经营形势好于去年,但部分企业仍存在“招工难” 问题。

三季度企业流失人数1154,与上季度比减少18人,对企业正常生产影响不大。目前,我市园区企业用工形势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但企业“招工难”问题还将持续

第四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情况

 

三季度我市农村劳动力监测新外出就业489人,新返乡473人,期末实有外出就业7227人,占农村劳动力监测总人口数19.63%。本季度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总体形势平稳

一、监测总体情况

我市10家监测行政村总人口数是36812人,劳动力总数是22712人,占总人口数61.69%。“本期内新外出就业人数” 489人,占劳动力总数2.15%,同比下降29.96%,环比下降46.51%。“本期内新返乡人数” 473人,占劳动力总数2.08%,同比下降24.90%,环比上升17.51%。期末实有外出就业7227人,占劳动力总数31.82%,同比下降10.62%,环比上升4.73%

二、转移就业流向

新外出就业489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128人,占26.17%;长三角占32.71%;珠三角占5.11%;京津地区占15.75%;省外其它地区占20.25%。从表中可以看出,三季度新外出就业人数环比大幅减少,减少46.38%;同比有所下降,下降29.74%;省内其他就业率有所增加,珠三角、京津冀等省外就业人数明显减少,长三角就业人数增加。

三、本地非农就业

本地非农就业2254人,占劳动力总数9.92 %。其中在企业就业1248人,占非农就业55.37%;自主创业139人,占非农就业6.16%。三季度我市非农就业人数环比减少3人;同比增加212人。三季度非农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同比增加9.40%,环比持平。在企业就业仍是非农就业主要渠道,且自主创业人数相对稳定。

     四、监测特点

     通过监测数据比对分析,三季度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本期新外出人数与新返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为净流出,变化不大。二是新外出就业人数和新返乡人员较去年同期均大幅减少,新外出就业人数环比在幅下降,新返乡人数环比上升,三季度我市外出就业人数与返乡人数基本持平,越来越多农民工选择在本地就业。三是非农就业人数同比增加,环比持平,在本地企业就业人数同比,环比均有增多。四是自主创业和其他形式就业得到增强。

第五部分:失业动态监测情况

 

一、监测数据情况

(一)1-9月从业情况

前三季度失业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我市就业、从业人数稳中略有小幅上升, 除9月因个别样本企业录用了较大数量高校毕业生的影响,造成从业人数环比变动稍大,其他月份的环比变动率皆在±0.5%以内,这反映我市当前经济运行和就业态势总体稳定。

(二)岗位变动情况

今年我市的60户失业动态监测样本企业,9月份从业人数与1月份相比较,从业人数出现增长的为28户,占比46.67%;未发生变化的2户,占比3.33%;减少的30户,占比50%,从业状况较往年相比趋稳向好态势明显。

从样本的行业岗位变动情况看,制造业、建筑业和环保业调查期较年初从业人数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业、通讯技术服务业及餐饮业出现从业人数减少,但整体减幅不大。分析主要特征如下:一是制造行业表现突出。此行业为我市主体产业,样本数为43户。从前三季度监测企业填报数据的数据显示,制造业9月从业人数较1月净增265人,为监测制度实施以来表现最佳。方圆精密机械、达利食品、泰尔重工、双益机械等规模性企业从业岗位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为我市就业岗位稳定发挥积极主导作用。二是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数仍持续减少。此行业样本数为9户,从2016年起批发零售业从业岗位开始减少延续至今,这反映此行业仍在受电商影响之中。9月较年初减少该行业从业人员净减少79人,减幅为3.6%,与往年相比降幅虽有所减缓,但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作为今后监测中的重点。三是建筑业因高校毕业季的影响出现当月从业人数骤增。此行业样本仅有十七冶公司1户,但因为国有大型企业,所以样本容量较大,从业人数达四千人左右,占比建档期总就业人数17.25%9月十七冶公司填报从业人数为4124人,较上月新增410人,经核实这些人员皆为该企业新录用高校毕业生。四是其他行业样本数量较少,并且占监测样本总容量比例不大,对优化完善监测样本结构较好,但对具体行业分析不易判断,前三季度显示这些行业总体数据波动不大。

二、监测与失保险数据关联分析

我市市区9月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及1-9月新增申领失业保险金人数双双回落,为2016年以来最低。从中期(近3年)失业保险经办数据与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数据看,两者高度契合,从业人数明显增加,领取失业金人员则显著减少。   

三、近期预测及相关建议

失业动态监测及失业保险经办数据显示,今年我市前三季度从业状况呈稳定上升态势。但按照历年惯例受季节性生产减员、年终劳动合同期满自然终止以及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对出口企业影响等系列因素,四季度可能会出现从业岗位减少,失业金领取人员增多的情况。现结合我市当前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实际状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做好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保险统计等相关工作,切实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水平,高度关注贸易摩擦等因素产生经济波动对就业岗位的影响,建立健全失业预警机制,为政策制定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二)加大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着力推进企业稳岗补贴、参保职工提升技能补贴等项目的审核、支付工作,积极发挥好失业保险稳岗位促就业功能,以保障我市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三)加强失业保险信息化建设,以结合省厅推进“互联网+安徽人社”行动契机,做好金保核心3期上线,省级失业保险数据库建立以及人社系统数据质量提升等工作,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努力构建全省统一的互联互通、身份一致、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业务经办数据。以有效提高业务的经办能力,提升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