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18年2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报告
作者:

 

 

根据省人社厅和省就业局统一部署,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我市今年二季度继续加强就失业监测工作,对全市7家人力资源市场、60家企业、2个产业园区、10个行政村的人力资源状况、企业用工及员工流失情况、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情况开展了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二季度,对全市65场就业招聘会的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本季度进入人力资源市招聘的单位共有2180家,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共收集发布岗位需求人数68637人次,登记求职人数60247人次,求人倍率1.14,城镇登记失业率2.92%

二、企业用工监测情况

二季度,我市60家监测企业计划招工3183人,实际招聘1372人,缺工1811人。计划招工人数环比增加7.6%,同比增加55.72%。实际招工人数环比增加46.89%同比增加39.43%。缺工人数环比下降10.52%,同比增加70.84%。流失员工人数环比增加41.13%,同比增加25.38%

三、产业园区用工监测情况

二季度末,我市2个产业园区共有企业1407户,实有员工71666人,本季度末园区实有员工环比增加2.41%,同比增加8.61%。本季度计划招聘4064人,实际招聘2829人,缺工1235人,占实有员工比例1.72%园区企业用工形势总体平稳有序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情况

二季度,10家监测行政村总人口数是36804人,劳动力总数22702人,占总人口数61.68%。“本期内新外出就业人数”912人,占劳动力总数4.02%,同比下降18.46%,环比下降75.05%。“本期内新返乡人数”401人,占劳动力总数1.77%,同比上升1.15%,环比下降91.80%。期末实有外出就业7189人,占劳动力总数31.67%,同比下降7.21%,环比上升7.61%

五、失业动态监测情况

今年上半年,市本级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和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双双回落,1-6月合计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900人,这是自2013年以来近6年来最低点。失业动态监测及失业保险经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就业状况与前两年相比已出现明显趋稳势头。

六、当前我市企业用工现状分析

今年来,我市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就业创业重大决策部署为抓手,坚持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稳定就业岗位和促进创业并重,不断创新举措,积极服务企业用工,努力化解企业招工难。截止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2%,城乡就业局势总体平稳。并呈以下特点:一是用工总量总体增长。二季度企业计划招工数和实际招工数虽然逐月递减,但总量仍高于用工“高峰期”的一季度,预计下个季度企业用工量仍呈递减状况,用工总量会有少量减少。二是少数企业缺工现象凸显。经调查发现,达利食品、富港电子、华孚科技等少数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扩大生产,下半年用工数将有所增加,可能出现缺工现象,企业招工难问题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劳动力供需存在矛盾。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增大,引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用工量明显上升,一线工人需求上升存在必然性,而我市目前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较少,人力资源匮乏,劳动力供给存在缺口。

七、企业招工难原因剖析

目前企业用工主要问题之一是“招工难”仍然存在,主要原因是:一是劳动力红利逐渐走低。根据人社部提供的全国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市场供求数据来看,一季度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达到1.23,这表明全国性的劳动力短缺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我市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基本稳定在1.1左右,一直大于1,劳动力供需不匹配也将长时间存在。二是求职期望与企业薪酬待遇存在差距。我市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的一线操作岗位,普遍存在工资待遇低、劳动时间长、工作环境差等情况。这与当前求职者期望的高工资、低劳动强度等存在差异,导致该部分岗位人员稳定性差,存在长期缺工现象。三是企业经营者人才意识淡薄。我市部分企业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用工倾向,仍依赖于边干边学、老手带新手、师傅带徒弟等传统培养方式,甚至一些企业抱有安排员工培训影响正常生产,培训结束即人员流失等心态。少数企业管理相对落后,家族式管理模式色彩深厚,员工晋升机会少、上升空间小、薪酬待遇上涨较慢,缺乏在企业长期工作的动力。尚有部分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也容易造成员工流失。四是劳动者择业观念有待改善。我市部分县区青壮年劳动力不愿从事生产一线、长时间的工作,而希望到发达地区学技术、学管理、学一技之长,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招工难。一些大中专的毕业生不愿到中小微企业、生产一线去锻炼,导致企业一线技工、熟练技工的短缺。五是高技能人才难以留住。我市地处长三角,但工资待遇远低于江浙沪等周边城市,且职业晋升通道、子女入学、就业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竞争力不强,导致既不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也难以留住高技能人才。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中心将多措并举,全力服务企业用工,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收集用工需求。市企业用工指导团和人力资源顾问团成员,每月至少上门走访重点项目企业1次。各县区就业服务机构专门确定1名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及时了解辖区内重点项目企业招用工情况,收集用工需求信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以及马鞍山市人力资源网、马鞍山人才网、编印发放《就业导刊》、微信公众号向市内外发布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企业用工指导团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分析重点企业缺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搭建用工服务平台,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服务招聘网、智能化招聘系统,健全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和发布制度。定期开展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每季度分析一次用工需求状况,为企业用工提供重要情报信息。市人力资源中心在做好周二、周五定期招聘会的同时,适时为重点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组织重点企业外出开展招聘活动。各级就业服务机构通过上门入户等方式,引导本市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到重点企业就业。

(三)建立一批劳务基地,引入市场机制服务企业用工。市人力资源中心在与贵州和甘肃建立人力资源对接关系的基础上,计划赴云南、四川等地区,与当地人社部门对接洽谈,开展人力资源对接活动,在当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根据省人社厅行蓄洪区劳务对接工作安排,组织企业赴对接地宿州开展招聘活动。推行市场化用工机制,在各县区建立就业创业一站服务中心。继续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入驻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指导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合作,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猎头服务等方式,招聘企业急需人才,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

(四)用足用好各类政策,着力引进培育人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聚力打造人才高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马鞍山市技工大市建设实施方案》精神,紧紧围绕我市重点行业和企业,用活用足各类人才政策,坚持引得进、育得强、用得好、留得住,多渠道多层次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技能培训补贴导向作用,分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打造蓝领高地,持续推进技工大市建设。探索实施工学一体就业就学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企业和技工院校合作平台,实现生产、教学一体化,定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上门宣传政策法规,指导企业规范用工。及时组织人员上门宣传劳动用工、技能培训、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工时等政策法规,指导督促企业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指导企业制定符合本地劳动者作息习惯的工作时间,将12小时工作制改为8小时工作制,严格控制加班时间。积极帮助重点企业落实稳岗补贴、技能提升等各项扶持政策。

(六)引导社会关爱员工,不断改善用工环境。建议县区、园区不断改善外部环境,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扩大园区的绿化面积,打造职工生活休闲圈,营造宜工宜乐的氛围。进一步改善便利交通条件,完善园区公交管理,确保按时按点运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通上下班通勤车,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服务功能和宜居程度。联合相关部门全方位打造户籍落户、子女入学、社会保险接续等一站式服务,千方百计为外来人员安心工作、潜心钻研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第一部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一、本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总体状况及主要特征

本季度的供求状况分析数据,包括全市三区三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市人力资源市场65场就业招聘会的供求状况信息,均为本季度有效数。本季度进入人力资源市招聘的单位共有2180家,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共收集发布岗位需求人数68637人次,登记求职人数60247人次,求人倍率1.14,城镇登记失业率2.92%。本季度市场供求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企业需求人数大于求职人数,就业岗位充足,求职压力较小

二季度,进入我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企业数有所增加,比一季度增加了415家企业,企业需求人数也有所增加。本季度需求人数68637人次,求职人数60247人次,需求人数、求职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5569人次和2730人次,与上季度相比分别增加20761人次和16722人次。求人倍率为1.14,比上季度上升0.04,比去年同期上升0.03。就业岗位充足,求职者的求职压力较小。

(二)用人单位更青睐男性求职者,但女性就业稳定性高于男性,不影响用人市场供求平衡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就业性别歧视的话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单位女员工休假多、精力少、要保护,用人单位频频喊“苦”。二季度供求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男性需求为21553人次,占总需求的31.40%,而对女性用人需求为9658人次,占总需求的13.94%,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更青睐男性。虽然市场上男性的就业岗位多于女性,但有部分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女员工的就业稳定性较好,流失率小。数据显示,二季度进入市场求职者中,男性求职者占60.30%,女性求职者占39.70%,两者的求人倍率均超过1,虽然用人单位对女性的用人需求相对较少,但对我市用人市场的供需平衡没有造成影响。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意识增强

随着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的就业指导力度不断加大,高校毕业生求职的主动意识加强,不仅参加校园招聘会和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同时还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现场和互联网进行供需洽谈,二季度前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比重达到22.78%,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在逐步转变,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降低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值,退而求其次,先通过派遣、见习等方式就业,以实现先就业、后择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多样化和多渠道的特点。

(四)用人单位正逐步降低用人要求

从对性别的要求上看,男性的需求比重为31.40%,女性的需求比重为13.94%,而对性别无要求的需求比重则达到了54.66%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用人单位对性别无要求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8.323.61个百分点。

从对文化程度的要求上看,初中及以下需求比重为23.15%,高中需求比重为28.67%,对文化程度无要求的需求比重占32.25%。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对文化程度无要求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3.9514.07个百分点。

从对技术等级的要求上看,用人单位对技术无要求的需求比重达到了61.65%,与上季度相比,比重上升了7.97个百分点。

二、三季度形势研判

结合我市目前经济发展情况及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现状,预计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企业用工需求较为稳定并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用工需求主体地位不动摇;从供求匹配情况看,“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技术型人才和操作工为代表的部分普通工种求职资源依旧短缺;新成长失业青年求职比重将进一步提升;部分大龄、无专长无技能求职者及部分对就业岗位期望值较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三、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产业需求情况

1-5月,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大增,实现利润总额73.72亿元,排名全省第4。一季度市场供求数据显示,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为53.98%,超过第三产业7.96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相比增加了0.98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89个百分点。预计今年三季度第二产业用工需求主体地位不动摇。

 ()行业需求情况

二季度,各行业需求量有增有减,但变化不大,市场没有大起大落。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用人需求居前几位,需求人数分别为35441人次、8817人次、5746人次和5143人次,需求比重分别为51.64%12.85%8.37%7.49%

与上季度相比,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的比重均有上升,分别上升了1.690.11.061.943.520.51个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用人需求比重上升,分别上升了3.150.720.490.111.622.44个百分点。

()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企业的需求人数为64645人次,占需求总量的94.18%,各类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的用人需求位居前列,所占比重分别为61.94%15.97%14.47%。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有限责任公司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4.4310.16个百分点。

()各类职业供求情况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是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主体,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39.48%21.23%20.40%,求职人员比重分别为40.40%19.82%19.68%。从求人倍率来看,除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求人倍率为0.97以外,其余职业的求人倍率都超过1,这些职业的求职压力较小。

()求职人员的构成情况

本季度,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求职比重占总求职比重的35.96%,与上季度相比增加11.78个百分点,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04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新成长青年、本市农村人员和外埠人员是求职的主体,占求职总量的67.02%

本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3098人次,占新成长失业青年的14.30%,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0.744.64个百分点,之所以进入市场求职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减少,是因为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途径多样化,不仅通过人力资源市场,还通过各大招聘网站投简历、参加校园招聘、通过亲戚、学校推荐等方式找工作。

()招聘、应聘条件情况

1、性别

从对劳动力的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对男性需求占比为31.40%,对女性需求占比为13.94%,对性别无要求的用人需求比重为54.66%。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用人单位对性别无要求的比重均有上升,分别上升了18.323.61个百分点。

从求职人员的比重看,男性的求职比重高于女性的求职人数,男性求职者占求职总量的60.3%,女性求职者占求职总量的39.7%,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女性求职者的求职比重分别下降了5.086.29个百分点,女性求职者压力较小。

2、年龄

从求职者的年龄构成来看,求职者同样以青壮年为主体,16-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人数的68.76%。其中,16-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24.45%25-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44.31%。求职者的年龄构成与用人需求基本一致。

从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年龄要求看,本季度劳动力供给仍然以青壮年为主。16-34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占总体需求的69.29%,其中,对16-2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占22.60%,对25-3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占46.69%

3、文化程度

从用人单位的要求看,67.75%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有要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比重为28.67%;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为23.15%;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比重为15.93%。与去年同期相比,除高中学历外,各层次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均有所下降,部分单位缺工明显,招聘时对文化程度不作要求,因而使单位用人需求无要求的比重上升了14.07个百分点。

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职者是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主体,占全部求职者的77.22%,其中初中及以下占34.20%,高中文化程度占43.02%

4、技术等级或职称

从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要求看,高级技能、技师的需求缺口较大。

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38.35%,但主要都集中在初级技术等级和职业资格五级的要求上,其所占比重合计为22.46%

从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来看,有39.78%的求职者具有某种技术等级资格,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其所占比重合计为26.07%

(七)岗位需求与供给情况排名

在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大类中,缺口较大的职业主要是一些技术工种和服务性的行业,一方面市场用人需求较大,另一方面愿意从事的求职者较少,造成长期缺口较大。

 

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中,治安保卫人员、行政业务人员是缺口较大的职业,这些职业的岗位要求对求职者来说不高,容易引起求职者的青睐。

 

 

第二部分:企业用工监测情况

 

2季度,60家监测企业员工总数24035人,与上月末员工总数相比减少21人,减幅为 0.08%。本季度计划招工3183人,实际招聘1372人,缺工1811人。计划招工人数与上季度2958人相比增加225人,环比增加7.6%,与去年同期2044人相比增加1139人,同比增加55.72%。实际招工人数与上季度934人相比增加438人,环比增加46.89%,与去年同期984人相比增加388人,同比增加39.43%。缺工人数与上季度2024人相比下降213人,环比下降10.52%,与去年同期1060人相比增加751人,同比增加70.84%。流失员工人数与上季度987人相比增加406人,环比增加41.13%,与去年同期1111人相比增加282人,同比增加25.38%。从上述数据来看,本季度监测企业总体用工情况供大于求,计划招工和实际招工环比、同比均增加,缺工企业以制造类企业为主,缺工岗位以普工为主,部分企业招工难问题仍然存在。

一、监测企业招用工情况

2季度,监测企业计划招工人数3183人,与上季末2958人相比增加225人,环比增加7.6%。其中:普工计划招工2146人,环比增加9.15%;技工计划招工620人,环比增加29.43%;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计划招工417人,环比下降   18.71%

本期监测企业合计缺工1811人,与上季末2024人相比减少213人,环比下降10.52%。其中:普工缺工1132人,环比下降13.91%;技工缺工433人,环比增加30.42%;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缺工246人,环比下降34.74%

二、监测企业员工流失情况

2季度,监测企业员工流失1393人,与上季度987人相比增加406人,环比增加41.13%。与去年同期1111人相比增加282人,同比增加25.38%

监测企业中员工流失最多的是普工岗位,流失人数999人,占员工总数4.15%,占流失总数71.71%;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流失221人,占员工总数0.91%,占流失总数15.86%;技工流失173人,占员工总数0.71%,占流失总数12.41%

三、监测企业缺工情况

本期监测企业合计缺工1811人。缺工最多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缺工553人,其次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缺工347人、食品制造业缺工326人。制造业行业中缺工最多的仍是普工岗位。其中:普工缺工1132人,占比62.5%;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缺工246人,占比13.58%;技工缺工433人,占比23.9%

四、监测形势分析及下一步打算

60家监测企业从本期监测数据来看,总体用工情况是供大于求,其中计划招工人数、实际招工人数、员工流失人数环比、同比均增加。缺工企业以制造类的企业为主,缺工最多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缺工岗位仍以普工为主。

预计三季度制造业企业大量招工的情况仍然存在,部分企业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尤其是技术熟练的普工和技工。监测企业计划招工数和实际招工数也将有一定增加。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各类招聘活动,促进供需有效配置。在做好定期招聘会的同时,适时为重点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适时组织重点企业外出开展招聘活动。各级就业服务机构通过上门入户等方式,引导本市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到重点企业就业。

二是建立一批劳务基地,积极推动人力资源对接。市人力资源中心在与贵州和甘肃建立人力资源对接关系的基础上,计划赴云南、四川等地区,与当地人社部门对接洽谈,开展人力资源对接活动。根据省厅行蓄洪区劳务对接工作安排,计划组织企业赴对接地宿州开展招聘活动。

三是大力推进校企对接,培养引进技能人才。各级就业服务机构与重点企业共同制定招用工方案,组织市内外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广泛开展校企对接,为重点企业提供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对重点企业投产在即的,组织开展岗前培训,适时为重点企业培养、培训急需的人才;指导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强化专业建设,坚持专业设置跟着产业走,努力与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接。

 

第三部分:产业园区用工监测情况

 

一、总体情况

二季度末我市2个产业园区共有企业1407户,实有员工71666人。本季度末园区实有员工环比增加2.41%,同比增加8.61%,其中技能人才19265人,占26.88%,专业技术人才10420人,占14.54%。本季度计划招聘4064人,实际招聘2829人,缺工1235人,占实有员工比例1.72%

二、员工流失情况

6月份园内企业流失员工370人,占园内实有员工数的0.52%,环比下降0.09%

三、相关分析

二季度,我市2个产业园区计划招聘员工4064人,实际招聘2829人,招聘成功率达69.61%,计划招工数环比增加8.72%,同比增加23.79%,实际招工数环比增加2.99%,同比增加19.17%。说明二季度企业用工需求量及实际招工人数持续增加,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较大。二季度企业流失人数1172,与上季度比减少1人,并逐月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影响不大,二季度我市园区企业用工形势总体平稳有序

四、近期用工形势研判

近期产业园区用工形势总体平稳,并呈以下特点:

(一)用工总量总体增长。二季度企业计划招工数和实际招工数虽然逐月递减,但总量仍高于用工“高峰期”的一季度,预计下个季度企业用工量仍呈递减状况,用工总量会有少量减少。

(二)少数企业缺工现象凸显。经调查发现,达利食品、颐海食品(海底捞公司)、雨润食品等少数食品企业,计划招聘劳动者人数大于实际招聘数,缺工现象明显,企业招工难问题仍然存在,并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三)劳动力供需存在矛盾。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增大,引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用工量明显上升,一线工人需求上升存在必然性,而我市目前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较少,人力资源匮乏,劳动力供给存在缺口。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中心将多措并举,全力服务企业用工,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搭建用工服务平台,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就业服务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服务招聘网、智能化招聘系统,健全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和发布制度。定期开展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每季度分析一次用工需求状况,为企业用工提供重要情报信息。适时为重点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组织重点企业外出开展招聘活动。各级就业服务机构通过上门入户等方式,引导本市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到重点企业就业。

(二)建立一批劳务基地,引入市场机制服务企业用工。市人力资源中心在与贵州和甘肃建立人力资源对接关系的基础上,计划赴云南、四川等地区,与当地人社部门对接洽谈,开展人力资源对接活动,在当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根据省人社厅行蓄洪区劳务对接工作安排,组织企业赴对接地宿州开展招聘活动。推行市场化用工机制,在各县区建立就业创业一站服务中心。继续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入驻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指导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合作,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猎头服务等方式,招聘企业急需人才,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

(三)大力推进校企对接,培养引进技能人才。各级就业服务机构与重点项目企业共同制定的招用工方案,组织市内外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广泛开展校企对接,为重点企业提供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对项目建设周期在一至两年内的,采取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专业嫁接等方式为重点企业培养输送技能人才;对重点企业投产在即的,组织开展岗前培训,适时为重点企业培养、培训急需的人才;指导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强化专业建设,坚持专业设置跟着产业走,努力与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接。

(四)用足用好各类政策,着力引进培育人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聚力打造人才高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马鞍山市技工大市建设实施方案》精神,紧紧围绕我市重点行业和企业,用活用足各类人才政策,坚持引得进、育得强、用得好、留得住,多渠道多层次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技能培训补贴导向作用,分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打造蓝领高地,持续推进技工大市建设。探索实施工学一体就业就学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企业和技工院校合作平台,实现生产、教学一体化,定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第四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情况

 

二季度我市农村劳动力监测新外出就业912人,新返乡401人,期末实有外出就业7189人,占农村劳动力监测总人口数19.53%。本季度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总体形势平稳

一、监测总体情况

我市10家监测行政村总人口数是36804人,劳动力总数是22702人,占总人口数61.68%。“本期内新外出就业人数” 912人,占劳动力总数4.02%,同比下降18.46%,环比下降75.05%。“本期内新返乡人数” 401人,占劳动力总数1.77%,同比上升1.15%,环比下降91.80%。期末实有外出就业7189人,占劳动力总数31.67%,同比下降7.21%,环比上升7.61%

二、转移就业流向

新外出就业912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296人,占32.46%;长三角282人,占30.92%;珠三角85人,占9.32%;京津地区114人,占12.50%;省外其它地区13人,占14.80%。从表中可以看出,二季度新外出就业人数环比大幅减少,减少 75.05%;同比有所下降,下降21.31%;省内转移就业率同比增加,珠三角、京津冀等省外就业人数明显减少,长三角就业人数增加。

三、本地非农就业

本地非农就业2251人,占劳动力总数9.72 %。其中在企业就业1244人,占非农就业55.26%;自主创业138人,占非农就业6.13%。二季度我市非农就业人数环比减少35人,减少1.57%;同比增加170人,增加8.17%,稳中有升。二季度非农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同比增加11.96%,环比减少1.54%。其中自主创业人数相对稳定,说明在企业就业仍是非农就业主要渠道。  

     四、监测特点

     通过监测数据比对分析,二季度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本期新外出人数与新返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为净流出,变化不大。二是新外出就业人数与新返乡人员较上期大幅减少,新外出就业人数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新返乡人数基本持平。原因为大量农民工春节前返乡,节后外出就业,且在越来越多农民工选择在本地就业。三是非农就业人数同比增加,环比减少,返乡人员年后选择在本地企业就业人数增多。四是自主创业和其他形式就业得到增强。

五、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政府服务搭桥,促进务工人员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大对我市大型、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的宣传力度,为企业和务工人员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积极吸引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加强信息服务,畅通务工人员就业渠道。利用社区(村)、乡镇(街道)、县区、市四级信息网络、有线电视、微信平台,使农村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得到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信息。三是落实创业政策,重点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务工人员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促进其积极就地就近就业。

 

 

第五部分:失业动态监测情况

 

一、监测数据情况

(一)当期从业情况。失业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我市上半年从业状况总体态势较为平稳,从业人数月环比波动微小,皆在0.5%之内。二季度月平均从业人数较上季度增长110人,但56月份从业人数连续微弱下降,6月与1月的从业人数基本持平。

(二)岗位变动情况。期末与年初相比较,失业动态监测样本企业中从业人数增长为24家,占比40%;未变的6家,占比10%;减少的30家,占比50%6月份从业总人数比年初建档期减少了8人,就业态势整体稳定,从业波动幅度轻微。

从行业看,1-6监测样本8个行业当中,除制造业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出现从业人员一定程度的增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未发生变化外,批发和零售等5个行业出现了从业人员的减少。行业从业变化特点:一是制造业从业人数增长明显。从企业填报数据数据显示,制造业6月份从业人数较年初建档期增加179人,增幅为1.3%。此行业不仅达利食品、方圆支承、泰尔重工等规模企业从业岗位出现一定量的增长,而且紫江喷铝、昱工耐磨等中小型企业上半年从业量也增长迅速,部分企业6月较1月甚至接近50%二是批发和零售业从业岗位仍持续减少,但减少幅度有所放缓。从2016年起从业岗位连续减少,这反映零售业受电商影响持续。1-6月,批发和零售业岗位累计减少28个,减幅为1.28%,与去年相比较降幅下降约1%三是住宿和餐饮业的2家样本为我市此类行业中的规模企业,该行业就业状况近两年以来一直呈小幅度增长态势,6月从业人数较1月减少27人,为近年来首次,因此该行业是将为重点监测行业。四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样本企业2家,占比整体样本总量虽小,但因企业规模较大,今年初占比建档期总就业人数6.26%,该行业样本企业港口集团业务与我市主体企业马钢公司生产经营关联密切,另一户长运公司为我市汽车客运龙头企业,今年前两季度从业人数皆有小幅度减少反映马钢公司运营状态及汽车客运和高铁、航空运输之间激烈竞争。五是建筑业样本仅十七冶公司1家,但因是国有大型企业,样本容量较大,占比建档期总就业人数16.94%。去年9月此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265人,直至今年6月持续小幅度减少。这反映出现在国有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相互选择现实状况。六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样本企业各一家,并且容量较小,对优化完善监测样本结构较好,但对具体行业分析不易判断。

二、监测与失保险数据关联分析

今年上半年,我市就业状况趋稳向好。市本级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和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双双回落,1-6月合计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900人,这是自2013年以来近6年来最低点。引此变化的因素主要是2016年末我市经济整体回暖复苏,就业形势趋稳向好,以及城市的劳动力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关系密切。

三、近期预测及相关建议

失业动态监测及失业保险经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就业状况与前两年相比已出现明显趋稳势头。但现面临中、美贸易争端风起云涌,马钢公司因实施化解产能过剩职工安置工作仍在进行,结合我市当前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实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做好失业保险统计和失业动态监测工作,提高数据质量,把握经济重大事件及波动期引发的失业变化状况,预测研判其对就业可能造成的影响,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做好防范失业风险工作预案,鼓励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通过与职工进行集体协商,尽量减少裁员。对确实要裁员的,应制定人员安置方案,实施专项就业帮扶行动,最大限度缩短失业周期,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三)加大对参保企业和职工的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政策宣传力度,积极落实好企业稳岗补贴、参保职工提升技能补贴等一系列失业保险促就业政策,发挥好失业保险稳岗位促就业功能。

(四)做好失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以金保核心3上线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经办流程,不断提高失业保险经办质量和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