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17年3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报告
作者:

 

根据省人社厅和省就业局统一部署,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我市3季度继续加强就失业监测工作,对全市7家人力资源市场、60家企业、2个产业园区、10个行政村的人力资源状况、企业用工及员工流失情况、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情况开展了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9月份起,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实行免费入场招聘,免费发布用工信息,制定出台《马鞍山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用人单位管理暂行规定》,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用工服务。本季度进入人力资源市招聘的单位共有2772家次,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共收集发布岗位需求人数71200人次,登记求职人数62212人次,求人倍率1.14,城镇登记失业率2.93%。与上季度相比,需求总量和求职总量分别增加了8132人次和4695人次,上升了12.89%和8.16%。与去年同期相比,需求总量和求职总量分别增加了36054人次和28625人次,上升了102.58%和85.23%。

二、企业用工监测情况

三季度,我市60家监测用工企业,期未实有员工24102人,计划招工2472人,实际招聘1200人,缺工1272人,实际招聘人数占计划招工人数的48.54%。与去年三季度相比,本季度计划招工人数增加32.33 %,实际招聘增加22.82%,缺工人数增加42.76 %,流失人数减少27.88%。本季度监测企业计划招工人数增加,员工流失减少,市场供需情况稳中向好。

三、产业园区用工监测情况

三季度末我市2个产业园区共有企业1427户,实有员工66681人。本季度末园区实有员工环比增加1.06%,同比增加5.35%,其中技能人才18541人,占27.81%,专业技术人才10048人,占15.07%。本季度计划招聘2657人,实际招聘1879人,缺工778人,占实有员工比例1.17%,招聘成功率达71.72%,计划招工数和实际招工数较上季度分别减少19.07%20.85%,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43.08%42.13%。企业流失人数1181人,较上季度减少6.42%,较去年同期增加15.56%员工流失人数未超过企业的实际招用人数,对企业正常生产影响不大,三季度我市园区企业用工形势总体平稳有序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情况

我市10家监测行政村总人口数是36774人,劳动力总数是22699人,占总人口数61.73%。“本期内新外出就业人数” 696人,占劳动力总数3.07%,同比下降48.83 %,环比下降39.95%。“本期内新返乡人数” 630人,占劳动力总数2.77%,同比下降32.52%,环比基本持平。期末实有外出就业8080人,占劳动力总数35.60%,同比下降0.75%,环比上升3.85%。新外出就业696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215人,占30.89 %;长三角145人,占20.83%;珠三角65人,占9.33%;京津地区90人,占12.93%;省外其它地区181人,占26.00%

五、失业动态监测情况

今年1-9月,我市失业动态监测数据呈“凹”字状分布,38月从业人数整体变化微小,波动幅度在0.3%以内。9月份从业人数与年初建档期相比, 监测样本8个行业当中,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出现从业人员不同程度的增长,而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从业人员出现了减少。三季度,我市市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较为稳定,连续保持在4600-4800人之间,新增申领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263人,较二季度增加66人。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工作。在“三团”就业工作服务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用工服务团”作用,上门走访企业,加大对企业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督促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用工制度,规范用工行为,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主动听取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用工服务。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和发布制度,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信息库。认真开展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定期分析用工需求状况,发布供需信息,为企业用工提供重要“情报”信息。充分利用“安徽公共招聘网”,通过人力资源网站、报纸、电视、橱窗、信息栏、电子屏等多种渠道广泛发布用工信息加大对企业的用工宣传。

(三)深入推进域外劳务对接合作工作。加强与省内外劳动力输出较多的地市联系,在省内皖北和云南、贵州、甘肃等发展劳务合作基地,建立长期劳务对接合作关系,组织我市用工缺口较大的企业赴外地开展招聘活动。推行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机制,鼓励和引导用工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合作,通过人力资源公司的人员招聘、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猎头服务满足台资企业招用工需求。

(四)多渠道服务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一是政府服务搭桥,加大对我市大型、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的宣传力度,为务工人员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积极吸引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加强信息服务,畅通务工人员就业渠道,使农村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得到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信息。三是落实创业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务工人员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

(五)全力做好失业保险促就业务工作。继续做好失业动态监测和分析工作,把握经济波动而引发的失业变化以及对就业造成的影响。加大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标准严,质量高,进展快地做好稳岗、就业、提升技能等补贴的审核和兑现工作。以结合省厅推进“互联网+安徽人社”行动契机,做好金保核心3上线准备,省级失业保险数据库建立以及就业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为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等业务提供数据支撑,有效提高业务的经办能力,提升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第一部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一、本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总体状况及主要特征

本季度的供求状况分析数据,包括全市三区三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市人力资源市场49场就业招聘会的供求状况信息,均为本季度有效数。本季度市场供求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1、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总量创历史新高,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加

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数据显示:1-8月,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大增,实现利润总额97.46亿元,同比增长108.5%(较7月份增加5.1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增幅高89.7个百分点(较7月份增加3.4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一。实现利税总额162.98亿元,同比增长71.1%(较7月份增加5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增幅高51.9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8.66亿元,同比增长26.7%,较全省平均增幅高12.3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一。

经济形式的转好,带动各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的增加。本季度进入人力资源市招聘的单位共有2772家次,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共收集发布岗位需求人数71200人次,登记求职人数62212人次,求人倍率1.14,城镇登记失业率2.93%

与上季度相比,需求总量和求职总量分别增加了8132人次和4695人次,上升了12.89%和8.16%。与去年同期相比,需求总量和求职总量分别增加了36054人次和28625人次,上升了102.58%和85.23%。

2、供需对接失衡,供求结构性矛盾问题存在,人岗“双重浪费”现象突出

本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为1.14,看似相对平衡的供需比例,实际上在市场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严重,企业“有事无人干”;另一方面,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老面孔”增加,这些人员技能单一、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对用人单位所在的地域、工作量、月薪、工作时间都非常挑剔。同时一部分85后、90后,他们寻求工作轻松、待遇好的企业,优先考虑做“白领”,更有甚者只考虑到机关、事业单位上班。 另外我市很多台资企业主要生产电子元器件或电子设备等,主要招用流水线操作工,员工以女性为主,而进入市场求职的女性求职人员较少,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需要。

从本季度数据看,专业技术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缺口就达到了8532人次,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而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这些体面轻松的岗位求职人数已超出需求人数1200人次

3、企业员工流失率增加

我市不仅通过对人力资源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还结合“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这一活动,于94日至922日,对全市36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走访中我们了解到,部分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增加,有些企业的员工流失率达到了10%-15%。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部分劳密企业管理严苛。尤其是台资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上比较严格,对员工业务素质、熟练程度要求过于苛刻。有些企业的工作时长达到甚至超过了12个小时,遇到订单位增加时,还要求员工继续延长时间工作;二是企业一线员工收入低。很多企业在市场发布的招聘信息时为了用待遇优势吸引求职者,发布的月薪包含了五险一金、加班费用、满勤奖及各种福利待遇,而在扣除五险一金后求职者实际拿到手已不足3000元,还有些员工因有事请假扣除满勤奖后,实际收入就更低,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三是部分企业周边生活设施不健全受企业生产、生活条件等制约,有的企业远离城区,公交车线路及班次有限,例如:示范园区的绿德电子公司既没有通勤车也不通公交车,职工出行不便,虽有员工食堂和宿舍,但厂区内没有文化娱乐设施,导致员工业余生活单调无味,也造成了企业留人难。四是外地用工政策吸引。由于本市与相临地市间交通便捷,部分企业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被周边地区(如:南京、芜湖等)吸引,他们更愿意选择周边地区企业文化较好、待遇较高、有发展空间的企业就业。

4、用人单位正逐步降低用人要求

从对性别的要求上看,男性的需求比重为33.25%,女性的需求比重为29.32%,而对性别无要求的需求比重则达到了37.43%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用人单位对性别无要求的比重分别上升了6.386.94个百分点。

从对年龄的要求上看,用人单位对年龄无要求的需求比重达到了16.8%,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比重分别上升了4.5413.85个百分点。

从对文化程度的要求上看,初中及以下需求比重为28.42%,高中需求比重为24.95%,对文化程度无要求的需求比重占23.05%。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对文化程度无要求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4.8711.49个百分点。

从对技术等级的要求上看,用人单位对技术无要求的需求比重达到了47.41%,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比重分别上升了5.6214.46个百分点。

二、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一)产业需求情况

本季度,我市第二产业岗位需求36776人次,所占比重为51.65%,仍是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其次为第三产业,岗位需求34342人次,所占比重为48.23%。第二产业需求环比上升了0.56个百分点,同比上升了3.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需求比重环比下降了0.5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了3.61个百分点。

(二)行业需求情况

从行业需求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四大行业用人最多。76.36%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上各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49.55%8.12%8.07%10.62%

(三)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从用人单位性质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依然是用工需求的主体,分别占总需求的45.23%13.01%23.47%。由于我市对台商企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引入我市的台资企业用人需求增加,使得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需求人数环比上升3.81个百分点,同比上升5.56个百分点。

(四)各类职业供求情况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是供求的主体,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41.71%18.63%16.99%,求职比重分别为36.72%19.34%16.74%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这三类人员的求人倍率分别为1.261.081.13,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这些轻松又体面的岗位的求人倍率为0.950.86,供大于求的现象在此类岗位中体现出来。

(五)求职人员构成情况

本季度,各类求职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本市农村人员和外埠人员依然是求职的主体,三者比重占总比重的70.39%,比重分别为40.96%16.71%12.72%,与去年同期相比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比重上升了2.48个百分点,本市农村人员和外埠人员的比重分别下降上3.183.69个百分点。就业转失业人员和在学人员的求职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也上升了1.211.86个百分点。

(六)招聘、应聘条件情况

1、性别

三季度,用人单位对男性、女性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33.25%29.32%,对性别无要求的用人需求比重为37.43%。求职人员中,男、女求职者的比重分别为56.50%43.50%,求职人员依旧是男多女少。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用人单位对性别无要求的比重分别上升了6.386.94个百分点。

2、年龄

从年龄上看,16-34岁的青壮年是市场供求的主体。16-24岁年龄组的用人需求比重为24.06%、求职比重为26.91%25-34岁年龄组的用人需求比重为33.97%、求职比重为38.78%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对年龄无要求的需求人数分别上升了4.5413.85个百分点。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45岁以上年龄组供大于求的矛盾最为突出,求人倍率为0.8116-24岁年龄组的求人倍率最高,为1.22,用们单位还是最青睐年轻力量。

3、文化程度

各类文化程度的供求情况显示,低学历的文化程度是供需的主体。用人单位对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需求人数达到总需求的53.37%,而求职者中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群体也占到了总量的70.99%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对文化程度无要求的用人需求的比重上升了4.8711.49个百分点。

4、技术等级或职称

从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要求看,高级技能、技师的需求缺口较大。

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52.59%,但主要都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四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要求上,其所占比重合计为38.68%

从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来看,有49.25%的求职者具有某种技术等级资格,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四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其所占比重合计为38.53%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对技术等级或职称无要求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5.6214.46个百分点。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职业资格二级(技师)、 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分别为2.312.352.18,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矛盾最为突出。

(七)岗位需求与供给情况排名

在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大类中,缺口较大的职业主要是一些技术工种和服务性的行业,一方面市场用人需求较大,另一方面愿意从事的求职者较少,造成长期缺口较大。

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中,其他行政办公人员、保管人员、治安保卫人员是缺口较大的职业,这些职业的岗位要求对求职者来说不高,容易引起求职者的青睐。

 

第二部分:企业用工监测情况

 

三季度,我市60家监测用工企业,期未实有员工24102人,计划招工2472人,实际招聘1200人,缺工1272人,实际招聘人数占计划招工人数的48.54%。与去年三季度相比,本季度计划招工人数增加32.33 %,实际招聘增加22.82%,缺工人数增加42.76 %,流失人数减少27.88%。本季度监测企业计划招工人数增加,员工流失减少,市场供需情况稳中向好。

一、岗位需求和缺工情况

本季度监测企业用工需求,需求主体是普工。普工需求     1657人,占需求总人数67.03%;技工需求268人,占需求总人数10.84%;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需求547人,占需求总人数22.12%,本季度缺工1272人,占需求总人数51.45%      

与上期相比,本季度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岗位人员需求明显增多。经了解:九月份,监测企业中十七冶公司需要招聘大批量技能型人才,例如:施工管理、技术管理、造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

二、分行业监测情况

与去年三季度相比,制造业、住宿和餐饮服务业、批发与零售业是用工市场的主体。本季度,60个重点监测行业,实际招工人数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人数为574人,其次为住宿和餐饮服务业、批发与零售业,分别为235人、207人。

另外,缺工人数最多的行业前3位依次为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与零售业,分别为523人、328人、249人。

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两个行业流失人数也较多。

三、监测形势分析及下一步打算

    根据以上监测数据可以看出,本期监测的60家企业需求的主体是普工岗位,与上期相比,制造业、住宿和餐饮服务业、批发与零售业仍是用工市场的主体。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用工服务,在实行免费招聘的基础上,按照《马鞍山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用人单位管理暂行规定》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提升用工对接服务水平。制定“一企一策”政策措施,针对重点企业特点,专门制定用工服务计划,提供招用工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招得进人、留得住人”。二是做好市场招聘服务。上门走访企业,听取企业招用工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三是推动多渠道劳务对接合作。帮助重点企业与人力资源产业园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鼓励和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为重点项目企业提供招用工服务。

 

 

第三部分:产业园区用工监测情况

 

一、总体情况

三季度末我市2个产业园区共有企业1427户,实有员工66681人。本季度末园区实有员工环比增加1.06%,同比增加5.35%,其中技能人才18541人,占27.81%,专业技术人才10048人,占15.07%。本季度计划招聘2657人,实际招聘1879人,缺工778人,占实有员工比例1.17%

 

二、员工流失情况

9月份园内企业流失员工431人,占园内实有员工数的   0.65%,较上季度末增加0.02%

三、相关分析

三季度,我市2个产业园区计划招聘员工2657人,实际招聘1879人,招聘成功率达71.72%,计划招工数和实际招工数较上季度分别减少19.07%20.85%,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43.08%42.13%。企业流失人数1181人,较上季度减少6.42%,较去年同期增加15.56%员工流失人数未超过企业的实际招用人数,对企业正常生产影响不大,三季度我市园区企业用工形势总体平稳有序

四、近期用工形势研判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以上数据反映出目前企业用工较上半年有所减少,这也是年中企业员工趋于稳定的具体表现,同时用工量较去年同期增加,再次释放出“我市经济回暖,企业向好发展”的信号。预测四季度我市产业园区总体用工平稳,但部分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特别是台资企业,用工量会有所增加,短期内会出现“招工难”问题,下一步我中心将按照“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要求,全力服务企业用工,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工作。建立“三团”就业工作服务制度,充分发挥“企业用工服务团”作用,上门走访企业,加大对企业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督促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用工制度,规范用工行为,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主动听取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用工服务。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和发布制度,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信息库。认真开展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定期分析用工需求状况,发布供需信息,为企业用工提供重要“情报”信息。充分利用“安徽公共招聘网”,通过人力资源网站、报纸、电视、橱窗、信息栏、电子屏等多种渠道广泛发布用工信息加大对企业的用工宣传。

(三)深入推进域外劳务对接合作工作。加强与省内外劳动力输出较多的地市联系,在省内皖北和云南、贵州、甘肃等发展劳务合作基地,建立长期劳务对接合作关系,组织我市用工缺口较大的企业赴外地开展招聘活动。推行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机制,鼓励和引导用工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合作,通过人力资源公司的人员招聘、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猎头服务满足台资企业招用工需求。

 

第四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情况

三季度我市农村劳动力监测新外出就业696人,新返乡630人,期末实有外出就业8080人,占农村劳动力监测总人口数21.82%。本季度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总体形势稳定

一、监测总体情况

我市10家监测行政村总人口数是36774人,劳动力总数是22699人,占总人口数61.73%。“本期内新外出就业人数” 696人,占劳动力总数3.07%,同比下降48.83 %,环比下降39.95%。“本期内新返乡人数” 630人,占劳动力总数2.77%,同比下降32.52%,环比基本持平。期末实有外出就业8080人,占劳动力总数35.60%,同比下降0.75%,环比上升3.85%

二、转移就业流向

新外出就业696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215人,占30.89 %;长三角145人,占20.83%;珠三角65人,占9.33%;京津地区90人,占12.93%;省外其它地区181人,占26.00%。从表中可以看出,三季度外出就业人数环比略有增加,增加 4.36%;同比明显下降,下降51.16%;省内转移就业率暴增,增幅达189.50%,可见省内就业吸引力不断增大,已成为外出务工人员首选地区。

三、本地非农就业

本地非农就业2042人,占劳动力总数9.00 %。其中在企业就业1042人,占非农就业51.02 %;自主创业133人,占非农就业6.51%。三季度我市非农就业人数环比减少39人,下降4.32%;同比减少495人,下降19.51%,降幅明显。三季度非农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同比减少3.02%,说明自主创业及涉农就业人数有所增加,但在企业就业仍是非农就业主要渠道。

     四、监测特点

     通过监测数据比对分析,三季度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外出务工人员总体情况平稳,占劳动力总数比例相对稳定。二是新外出就业人员明显减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稳步向前。三是非农就业人数减少,自主创业和其他形式就业得到进一步推进。

五、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政府服务搭桥,促进务工人员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大对我市大型、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的宣传力度,为企业和务工人员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积极吸引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加强信息服务,畅通务工人员就业渠道。利用社区(村)、乡镇(街道)、县区、市四级信息网络、有线电视、微信平台,使农村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得到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信息。三落实创业政策,重点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务工人员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促进其积极就地就近就业。

         第五部分:失业动态监测情况

 

一、监测数据情况

11-9月从业情况

今年1-9月,我市失业动态监测数据呈“凹”字状分布,38月从业人数整体变化微小,波动幅度在0.3%以内。因考虑监测为抽样调查,不能反映当年新增企业等动态因素,但数据可以印证了当前从业总体状况平稳,经济运行趋稳向好的态势。

2、行业岗位变动情况

9月份从业人数与年初建档期相比, 监测样本8个行业当中,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出现从业人员不同程度的增长,而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从业人员出现了减少。现按照行业分析如下:(1)制造行业稳中趋好。从企业填报数据的数据分析显示,安徽华菱汽车、方圆支承、格力电工等规模性企业从业岗位稳定且出现一定增长,而产能落后规模较小的企业大多出现了岗位流失。西满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因运营出现困难,从业人数由6月份91人下降到9月份40人。制造业整体而言,就业状况与往年比有稳中趋好。(2)批发和零售业从2016年起从业岗位连续减少,这反映此行业受电商影响一直持续。69月,批发和零售业岗位累计减少42人,减幅为2.11%,与去年相比较降幅有所减缓,在今后一段时期,此行业仍将是今后监测中的重点。(3)住宿和餐饮业的3家样本为我市此类行业中的规模企业,该行业就业状况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呈稳定小幅度增长态势,9月从业人数较6月增长10人,增幅为1.5%。餐饮服务行业是经济状况冷暖的晴雨表,监测数据反映出我市经济趋稳向好运行形势。(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样本企业2家,占比整体样本总量3.33%,因企业规模较大,占比建档期总就业人数6.38%,该行业与我市主导产业制造业关联密切,今年前三季度就业变化幅度较小,9月从业人数与年初建档期比较出现微小增幅,数据反映与制造业运行情况基本契合。(5)建筑业样本仅十七冶公司1家,但因是国有大型企业,样本容量较大,占比建档期总就业人数16.94%9月比6月从业人数增加232人。经核实,增加人员皆为新招用高校毕业生,这是企业行业契合国家“一带一路”方向,景气度上升,也是监测数据呈“凹”形分布之主要因素。(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样本企业各一家,并且容量较小,对优化完善监测样本结构较好,但对具体行业分析不易判断。

二、监测与失保险数据关联分析

三季度,我市市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较为稳定,连续保持在4600-4800人之间,新增申领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263人,较二季度增加66人。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人力资源常态化流动,用工企业正常减员;二是个别企业(或行业)破产关闭造成部分从业岗位批量流失;三是马钢公司因化解产能需要,与职工协商终止双方劳动关系(1-9月马钢移交失业人员档案484份)。从整体上看,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较往年明显减少,从业岗位流失明显下降,特别是制造业较往年相对稳定,反映出当前经济总体发展趋稳的向好态势。

三、近期预测及相关建议

失业动态监测及失业保险经办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就业状况与往年相比已出现明显趋稳势头,但马钢公司因实施化解产能过剩职工安置工作仍在进行中,结合我市当前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实际状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保险统计及分析相关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水平,把握经济波动而引发的失业变化以及对就业造成的影响,为政策制定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2、继续加大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要标准严,质量高,进展快地做好稳岗、就业、提升技能等补贴的审核和兑现工作,夯实就业工作基础,为经济发展做好保障。

3以结合省厅推进“互联网+安徽人社”行动契机,做好金保核心3期上线准备,省级失业保险数据库建立以及就业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以各项业务“一次办结”为目标,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全省统一的互联互通、身份一致、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业务经办数据。为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等业务提供数据支撑,有效提高业务的经办能力,提升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